发布时间:2025-04-16 分类:finance 来源:蓝鲸TMT
蓝鲸新闻4月16日讯(记者 王婉莹)记者关注到,近日,中航产融(600705.SH)持有的中航证券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航证券”)28.3%股权(对应金额20.7亿元)被司法冻结,冻结期限为三年。目前,尚不清楚申请执行人为何方。但这一事件与中航产融主动退市计划叠加,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
从股权结构来看,中航证券共有两大股东,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航投资”)持股比例为71.7%,中航产融持股比例为28.3%。
作为中航证券的二股东,中航产融已于今年3月底宣布主动退市,成为首家退市的央企金控类上市公司。根据公告,其退市决议已获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。
中航产融称,因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,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。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,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。终止上市后,公司将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。目前,公司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安排,也无重新上市安排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航产融于2012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,是航空工业集团所属金融服务及产业投资平台,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,业务涵盖信托、证券、期货、公募基金等领域。
事实上,此次股权冻结与中航产融的经营困境关联。从业绩来看,2020年至2023年,中航产融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3.41亿元、190.84亿元、181.55亿元、169.39亿元;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.74亿元、44.71亿元、16.80亿元、2.90亿元,持续下滑。
业绩预告显示,中航产融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-0.48亿元,出现亏损。对此,中航产融表示,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,一是公司业务结构转型调整,营业收入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;二是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,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,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一定下滑。
中证鹏元报告指出,近年以来中航信托高企的房地产信托资产风险逐渐显化,伴随中航租赁及中航财务盈利能力下滑,致使中航工业及中航产融层面存在风险化解及纾困压力,是终止上市及公开债转场外兑付的主要原因。意在为进一步的风险化解动作解绑,降低信披、决策成本和社会面影响,是化解业务风险的起手式。
中航证券是否会受到股东层面影响,是市场关心重点所在。
工信部领军人才计划专家委员高泽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中航产融作为中航证券的第二大股东,其持有的28.3%股权被冻结,若后续股权被处置,可能导致中航证券股权结构变化。同时,业务经营稳定性或受损,股东层面的风险也可能引发客户疑虑。
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也表示,中航产融退市及股权冻结会使中航证券经营稳定性受冲击,客户和市场对公司信任度下降,业务流失风险增大。此外,也会间接影响中航证券资本补充能力。一方面,股权冻结使中航产融难以通过正常股权运作助力中航证券资本补充,如参与增资扩股等。另一方面,退市和股权冻结事宜引发市场负面反应,降低中航证券在资本市场吸引力,增加外部融资难度和成本。
“综合来看,若股权长期冻结或被处置,中航证券需提前应对股权结构变化的影响,同时寻求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以缓解压力。”高泽龙表示。
业绩方面,2023年,中航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1.11亿元,同比下降3成;利润总额0.71亿元,同比下降9成。未经审计的业绩数据显示,2024年,中航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,同比增长约22%;实现净利润3.64亿元,同比增长约159%。(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@lanjinger.com)